查看原文
其他

温和可亲 别样异趣——日本文物中的“萌”虎

特约记者 魏冰 东方新报 2022-08-22
虎年说虎。老虎,很早就成为了中国的图腾之一,中国的虎文化源远流长。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,虎文化也传播至日本,在日本留下了许多历史文物和文献记录。近日,一批日本“虎文物”漂洋过海来到中国,诉说起中日虎文化之渊源。

▲2月1日,农历正月初一,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等展品吸引参观者。当日,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的“虎笑寅年——中日虎年迎春展”,吸引民众前来参观。(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)

虎竹图大盘在日受青睐、传世最多



2022年新春之际,为迎接壬寅虎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,上海博物馆联袂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了“虎笑寅年——中日虎年迎春展”。从这次展出的文物中,可对日本虎文化了解一二。
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,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,很早就有崇虎习俗,但其境内并不产虎,因此文物中的虎形象往往充满着别样的想象异趣,画中老虎温和可亲,从此次展出的两件江户时代伊万里青花大盘上可见一斑。
16世纪末,日本武士家族在宴会时盛行使用大盘摆放菜肴,起初他们用景德镇等地生产的中国瓷盘。直到17世纪初,日本有田窑(今佐贺县有田町)兴起后,本土制作生产的大盘渐渐成为日本上流社会餐桌上的奢侈品,此类虎竹图大盘受到了广泛青睐而传世最多。本次展出的青花虎竹图十二角形盘就是烧制于有田窑,内壁绘有虎、竹、太湖石、祥云等纹样,外壁画牡丹和山茶花纹样。也许是因为日本列岛上没有老虎出没,画中老虎的形象总是温和可亲。
由于对有田瓷器的需求量递增,位于有田大外山区域的志田在18世纪初成为了制作批量瓷器的窑场。19世纪初,志田窑步入全盛期。当时宴席开始在日本的城市富商中流行,高级餐馆应运而生,大瓷盘的需求大增。另一件青花虎竹纹大盘则烧制于志田窑,制作年代约在1810至1840年间。有田窑瓷器大都经由附近的伊万里港运往各地,所以又称“伊万里瓷器”。展出的两件大盘演绎了日本江户时代(1603—1867年)伊万里瓷器的不同情趣。

▲2月1日,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等展品吸引参观者。(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)

清代画家赴长崎传授中国绘画技艺



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此次带来了4件交流文物,除了实物展出的上述两件瓷器外,还有两幅画作在线上展出。
一幅画中猛虎前爪微微交叉,弓背威赫,虎视眈眈立于山岩之上。竹叶笔势粗犷强劲,似在风中瑟瑟作响。老虎毛色工致精丽,威严却不失可爱,落款中有“壬午仲秋”,是日本画家熊斐1762年的代表作品。
熊斐,本名神代彦之进。因其养父在长崎一带任“唐通事”,即中文翻译之职,故能出入中国人的宅邸“唐馆”,熊斐是其中文姓名。熊斐也是中国清代画家沈铨的弟子。沈铨善画花卉、翎毛、走兽,于雍正九年(1731年)受德川幕府之邀赴日本长崎传授中国绘画技艺,在当地“唐馆”居住了近两年时间。熊斐继承了沈铨的画风而创立了长崎画派,对日本江户时代画坛有很大影响。 

▲2月1日,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等展品吸引参观者。(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)

另一幅画中猛虎威严笃定,款步而行,喜鹊在劲松枝头飞舞,用笔柔韧细致,主题喜庆吉祥。这类“猛虎图”的主题与风格是18世纪以后受沈铨花鸟走兽图影响而形成的,在日本各地流行甚广。此画是日本画家土方稻岭63岁时的作品,猛虎毛色生动细腻,松石用笔流畅,层次分明,是其成为御用画师之后的大幅“猛虎图”力作。

“虎在中国民间习俗中,寄托着消灾辟邪等美好寓意。展览以‘虎笑寅年’为题,非常好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韧性——以笑意化解凛冬的寒冷,以笑容增强彼此的心手相连,以笑声宣示对明天更美好的坚信。”杨志刚表示。

・END・






■热点回顾

● 中国消费者“口味”变了,日企如何抓住商机?● 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:“雪如意”助力选手“如意一跳”● 中国国家高山滑雪中心“雪飞燕”:高难度建设场馆蓄势待发● 高技术“水冰转换”助中国国家游泳中心变身“冰立方” 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萌出国界,冰墩墩冰箱贴在日本卖到7000多元!● “阿克塞尔四周跳”虽败犹荣  羽生结弦:“已经交出了自己的全部”● “冰凌花”绽放之地: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6小时极限“冰篮转换”




阅读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  

东方新报视频号

东方新报官网


佳盼日本生活视频号

信息王视频号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